酸棗的栽種技術要點主要包括:選址與土壤準備、種子處理與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采收與儲存。 以下是詳細內容:1. 選址與土壤準備選址要求:酸棗適應性強,但最好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塊。避免低洼積水區域,因為酸棗不耐
酸棗的栽種技術要點主要包括:選址與土壤準備、種子處理與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采收與儲存。 以下是詳細內容:
1. 選址與土壤準備
- 選址要求:酸棗適應性強,但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塊。避免低洼積水區域,因為酸棗不耐水澇。
- 土壤條件:酸棗對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疏松、肥沃、微酸性至中性的沙壤土或壤土為佳。pH值在6.0-7.5之間最為適宜。
- 整地措施:種植前需深翻土地,深度約30-40厘米,清除雜草和石塊。結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機肥(如農家肥)作為基肥,每畝用量約為2000-3000公斤。
2. 種子處理與播種
- 種子選擇:選擇顆粒飽滿、無病蟲害的優質種子,確保發芽率高。
- 種子處理:
- 浸種催芽:將種子用溫水(40℃左右)浸泡24小時,然后撈出瀝干,混入濕潤的河沙中進行催芽,保持溫度在20-25℃,待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 機械破殼:對于種皮較硬的種子,可輕微破殼以提高發芽率。
- 播種方法:
- 播種時間: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則在10月中下旬。
- 播種方式:采用條播或穴播,行距40-50厘米,株距20-30厘米,播種深度2-3厘米,覆土后輕輕壓實并澆水保濕。
3. 田間管理
- 水分管理:酸棗耐旱但不耐澇,幼苗期需保持土壤濕潤,生長期根據天氣情況適量澆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澇。
- 施肥管理:
- 幼苗期追施氮肥促進生長,每畝可施尿素5-10公斤。
- 開花結果期增施磷鉀肥,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
- 中耕除草:定期中耕松土,防止雜草爭奪養分,同時改善土壤通氣性。
- 修剪整形:及時剪除過密枝、病弱枝和徒長枝,保持樹冠通風透光,促進果實發育。
4. 病蟲害防治
- 常見病害:
- 銹病:多發生在潮濕環境中,葉片出現黃色斑點,后期變褐色。可用波爾多液或三唑酮噴灑防治。
- 炭疽病:果實表面出現黑褐色病斑,嚴重時導致落果。建議使用代森錳鋅或多菌靈噴霧防治。
- 常見蟲害:
- 蚜蟲:吸食嫩葉汁液,造成葉片卷曲。可用吡蟲啉或啶蟲脒噴灑防治。
- 紅蜘蛛:高溫干旱季節易發生,危害葉片。可用阿維菌素或噠螨靈噴灑控制。
- 綜合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加強田間管理,減少病蟲害發生。
5. 采收與儲存
- 采收時間:酸棗成熟期一般在8月至9月,當果實由綠色轉為紅色或紫紅色且稍有彈性時即可采收。
- 采收方法:手工采摘或搖動樹枝使果實掉落,注意避免損傷果實。
- 儲存方法:
- 鮮食酸棗應盡快食用或冷藏保存。
- 加工用途的酸棗可曬干或烘干后密封儲存,放置于陰涼干燥處,防止霉變。
通過以上技術要點的科學實施,可以有效提高酸棗的產量和品質,滿足市場需求。
?
品名:酸棗仁
高度:3~5m
特點:生長快,產量高,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視地區
適播地:水源豐富,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