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和巖白芷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的植物來源、生長環境、藥用部位、性狀特征以及藥理作用等方面。下面將對這些方面進行詳細的說明:植物來源:白芷:來源于傘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白芷和巖白芷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的植物來源、生長環境、藥用部位、性狀特征以及藥理作用等方面。下面將對這些方面進行詳細的說明:
-
植物來源:
- 白芷:來源于傘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
- 巖白芷:來源于傘形科植物巖白芷(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
-
生長環境:
- 白芷: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地區,喜生于向陽、濕潤、肥沃的土壤中。
- 巖白芷: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山區,如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多生于巖石縫隙或山坡林下。
-
藥用部位:
- 兩者均為其干燥根部入藥,但白芷的根較粗壯,呈圓錐形或圓柱形;巖白芷的根則較為細長,呈長圓柱形。
-
性狀特征:
- 白芷:表面灰棕色至黃棕色,有不規則縱皺紋及多數橫長皮孔樣突起,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氣芳香,味辛、微苦。
- 巖白芷:表面棕黃色至棕褐色,有明顯的縱皺紋及橫向皮孔樣突起,質地較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至淡黃色,纖維性強,氣微香,味辛辣。
-
藥理作用:
- 白芷:具有散風解表、通竅止痛、燥濕止帶等功效,常用于治療感冒頭痛、鼻塞流涕、牙痛、風濕痹痛等癥。
- 巖白芷:除了具備白芷的基本功效外,還特別擅長祛風除濕、強筋骨,對于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等癥狀有較好的療效。
-
化學成分:
- 白芷含有揮發油、香豆素類化合物、有機酸等活性成分。
- 巖白芷則富含揮發油、黃酮類物質、生物堿等,其中某些成分可能與白芷有所不同,導致其在某些特定疾病上的應用效果有所差異。
-
臨床應用:
- 在中醫臨床實踐中,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選擇使用白芷或巖白芷。對于偏重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頭痛、鼻塞等癥狀,通常首選白芷;而對于風濕性疾病導致的關節疼痛,則更傾向于使用巖白芷。
雖然白芷和巖白芷同屬傘形科植物且均以其根部作為藥材使用,但在植物學特性、藥效特點及適用范圍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在實際應用時應結合具體情況合理選用。
品名:白芷種子
高度:50~10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