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在廣西的種植概況白芷(學名:Angelica dahurica),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傘形科當歸屬。其根部干燥后可作為中藥材使用,具有祛風除濕、通竅止痛等功效,在中醫中應用廣泛。廣西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為白芷的重要產地之一。1. 種植歷
白芷在廣西的種植概況
白芷(學名:Angelica dahurica),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傘形科當歸屬。其根部干燥后可作為中藥材使用,具有祛風除濕、通竅止痛等功效,在中醫中應用廣泛。廣西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為白芷的重要產地之一。
1. 種植歷史與現狀
- 廣西種植白芷的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就有記載。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白芷的市場需求逐年增加,促進了廣西白芷種植面積的擴大。
- 當前,廣西主要的白芷種植區集中在桂林、柳州、賀州等地,這些地區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非常適合白芷生長。
2. 適宜的種植條件
- 溫度:白芷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最適生長溫度為15℃-20℃。廣西大部分地區的春季和秋季氣候溫和,非常有利于白芷的生長發育。
- 水分:白芷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但又怕積水。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進行種植尤為重要。
- 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粘質壤土為佳,pH值宜保持在6.0-7.5之間。
3. 栽培技術要點
- 選種育苗:選用健康無病蟲害的種子,在春季播種前進行溫水浸泡處理,可以提高發芽率。
- 整地施肥:深翻土地,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用有機肥2000公斤左右,配合少量磷鉀肥。
- 定植管理:幼苗長至一定高度時進行移栽,行距控制在40cm左右,株距約為20cm。定期除草松土,保持田間清潔。
- 病蟲害防治:注意觀察植株生長情況,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防治白粉病、蚜蟲等常見病蟲害。
4. 采收加工
- 白芷通常在種植后的第二年秋季采挖,此時根部已充分發育成熟。
- 采收后應立即洗凈泥土,晾干或烘干,直至含水量降至10%以下,便于長期保存和運輸。
5. 經濟效益與前景展望
- 隨著人們對健康養生意識的增強及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支持力度加大,白芷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市場前景廣闊。
- 廣西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種植經驗,在白芷產業發展上擁有明顯優勢。未來,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有望進一步提升白芷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白芷作為廣西特色中藥材之一,不僅豐富了當地農業結構,也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了新途徑。
品名:白芷種子
高度:50~10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