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苓與白芷是兩種不同的中藥材,它們在來源、性味歸經、功效及應用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來源不同:伏苓(茯苓)來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主產于我國南方地區,如安徽、云南等。而白芷則來源于傘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等地。性味歸經有別:茯苓味甘淡
伏苓與白芷是兩種不同的中藥材,它們在來源、性味歸經、功效及應用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
-
來源不同:伏苓(茯苓)來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主產于我國南方地區,如安徽、云南等。而白芷則來源于傘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等地。
-
性味歸經有別: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的功效。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祛風解表、通竅止痛、燥濕止帶的作用。
-
功效差異明顯:
- 茯苓主要用于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等癥狀。現代研究還發現其具有抗腫瘤、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
- 白芷常用于感冒頭痛、鼻塞流涕、牙痛、風濕痹痛等癥的治療。對于女性的月經不調、帶下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
使用注意:
- 使用茯苓時需因其有利尿作用,故陰虛內熱者慎用。
- 白芷性溫,易助火生熱,因此熱性疾病患者應避免過量服用。
-
形態特征對比:
- 茯苓外觀呈類圓形或不規則塊狀,表面灰白色或棕褐色,質地堅實,斷面白色或淡紅色,粉末細膩。
- 白芷根呈圓錐形或長圓柱形,外表黃白色至淡棕色,有細縱皺紋及須根痕,質硬脆,折斷面平坦,灰白色至淡黃色,形成層環紋明顯,氣芳香,味辛、微苦。
盡管伏苓與白芷同為傳統中藥,但它們各自獨特的藥性和適應癥決定了它們在臨床應用中的不同定位。正確理解和運用這兩種藥材,能夠更好地發揮它們的治療效果。
品名:白芷種子
高度:50~10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